1947年的时候,陕北和山东那边,敌人把主要火力都集中在了这两个战场上。为了能让陕北和山东的局势不那么紧张,上面的领导决定,让刘邓大军往南走,去大别山那边打游击。
在西北那片战场上,咱们队伍的兵力和武器装备,不单是比不上其他地方的战友们,跟敌人比起来也是差了一大截。那边的敌人啊,不光有胡宗南的部队,还有阎锡山的人和马家军这些。要说这里面哪个难对付,马家军算一个,他们势力挺大。想当年土地革命那会儿,咱们的西路军就吃过马家军的不少亏。
为了帮助陕北的战事,贺老总指挥的晋绥军区大部队被并入了西北野战军。西北野战军呢,就是贺老总的手下兵马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起来的。在这当中,王世泰一直带着警一旅、警三旅他们在关中打仗。结果在西洼塬那地界,他们发现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带着8个团的兵力,悄悄地跟在我们军队后面,想把我们困在宁县,一举消灭。可那时候,咱们手里头只有4个团,敌人力量大多了,真是实力悬殊啊。
以前几次打仗,咱们部队都是急急忙忙上阵,吃了不少亏。后来敌人察觉到我们,发起了好多回攻击,咱们虽然多次打退了他们,但也牺牲了不少战友。直到晚上天黑,敌人才没敢再往前冲。看看这局势,王世泰决定把部队分开,他带着两个团先撤退,刘懋功则带着另外两个团在后面挡着敌人。
部队在前面撤退,马家军从后面紧追不舍,很快便交上了火。负责断后的战士们已经连续战斗了两天一夜,啥也没吃没喝,累得要命,饿得发慌,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,迈不动了。可要是停下来,敌人的骑兵立马就得追上来,毕竟他们是骑马的,咱们只能靠两条腿跑路打仗。
刘懋功回想起来,他们部队最终走到了一座山脊上,往下一看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,崖上布满了各种灌木丛。战士们都赶紧抓着树枝往下溜,敌人一看这地势,吓得不敢往下追,就直接撤军了。他们见状,就顺势爬到了对面的山上。到那一看,发现老部下聂德荣营长已经累得不行,整个人都快垮了。
那时候,他真的是病得不轻,非要坚持打仗转移。要知道,人的力气不是无穷的,连着两天一夜没吃没喝,还拼命赶路撤退,早就超过身体能承受的范围了。他直说自己这回是爬不起来了,干脆给自己一枪算了,但刘懋功没让,让人把他给背走了。
聂德荣岁数不小了,已经47岁高龄,他是个资深的老红军战士。刘懋功没扔下他不管,等部队成功突围出去后,就安排大家休整了一番。在那之后的战斗里,聂德荣有了新的身份,他做了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4纵12师一团的副团长,后来又变成了大荔军分区的副团长、团长,最后还做到了渭南军分区的团长位置。可能是考虑到他岁数大了,就从主力部队调到了地方军区工作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被安排进了野战军65军,先做了副师长,后来又升为了师长。到了五十年代那会儿,他得到了上校军衔。虽说那时候他都五十多岁了,但官职和军衔都不算太大。后来啊,在晋绥那边,他从师长转到了天津警备区,做了副司令,级别跟副军长差不多。时间一晃,到了七八十年代,他离休了,就做了顾问,待遇跟正军长一样。
